【节选自大公鸡报晓】踏访100位民间中医(51)济南宫长祥
(总部记者 宫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bKLqBBykS7IbBF5k2smcw
1
在《踏访100位民间中医》行动之前,大公鸡就听说了大名鼎鼎的宫氏脑针。
2020年8月19日,星期三,大公鸡从临朐、青州、临淄、淄博采访完毕,就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到济南,只为见一见宫氏脑针的创始人宫长祥先生。
2
宫长祥,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今年55岁,从事疼痛和疑难病临床研究二十余年,结合临床实践,穿透性的悟到了疼痛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神经压迫理论、无菌性炎症理论、软组织粘连理论、经络不通理论,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所致,并独创了解决这些疼痛、疾病根源的宫氏脑针神经调衡理论和实操意义上的宫氏脑针疗法。
在临床实践中,宫长祥则按照他独创的神经调衡理论"同源同治"指导临床治疗,采用 “一针万病,万病一针”的理念,成功解决了无数"投医无门"的疑难顽症,宫长祥也因此在省城乃至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并成为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高新适宜技术首席推广人,国内很多领导与名人都是宫老师治疗过的病人,并因此成了其忠实粉丝。
目前,宫长祥的弟子已过万人,许多弟子担任着医院的院长、主任医师等职。
“我是理论先成,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寻找践行理论的工具。“
3
宫长祥说:当时刚刚进人治疗颈肩腰腿痛领域的我,一没有家传,二没有现代化治疗条件,只能去学习各种容易实现的治疗技术。记得当年是1997年,我学习完针刀后,由于当时处于崇拜针刀的兴奋中,就满腔热情地投人到了临床实践。
“可是,热情归热情,现实就是现实。”“刚刚上手治疗的几个患者相继以失败告终!”
宫长祥开始找原因:怀疑是自身技术问题或是对治疗部位的解剖结构不熟悉,所以可能操作不到位。
于是,他再次深人学习解剖学,同时仔细地研究操作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解剖和操作基本没问题了,但疗效还是并没有明显提高。”
为了尽快提高治疗效果,他又学习了神经阻滞、封闭。同时为了解除肌肉痉挛,消除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他大胆引进了电脑中频、半导体激光、红光照射、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椅等物理治疗设备。
在20世纪90年代,针刀配合以上的物理治疗可以说是相当先进了,临床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患者的增多,疗效不好或失败病例也越来越多,这使我不得不从病因上进行认真思考。”
4
当时主流的颈肩腰腿痛的病因学说是椎间盘突出,所以,宫长祥的思考焦点都集中到了怎样使椎间盘复位的问题上,并因此进行了很多尝试!
宫长祥说:“通过对椎间盘结构的学习,我终于认识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是不会再回去的,也就是说椎间盘复位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突出的椎间盘不能复位,有椎间盘突出的颈肩腰腿痛患者就应该永远好不了,永远痛下去才对。”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人不一定有腰腿痛症状,有的虽有腰腿痛症状但不经任何治疗也可以使症状消失,这些现象用椎间盘突出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很多失败的事实告诉我,事情没有想得那么简单,有的虽有效但效微,有的根本无效甚或加重。这些现象促使我开始对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开始对以往的治疗只关注技术而忽视理论的情况进行反思,没有好的治疗效果,以前只认为是技术的问题,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并非这么简单——技术服从于理念,理念决定成败!”
宫长祥说:我几乎每日都在C臂X线下进行椎间盘的穿刺操作,对脊柱的椎体、关节突及椎间盘的解剖可以说了熟于心,针对椎间盘的各种指向性治疗可以精确到位,故对治疗后的疗效不理想就不再怀疑技术的问题,而是开始质疑治疗的合理性问题。
“因为对于现代医学技术来说,已经到顶了!所以,错误的一定是理论!所以当时,我就对这套理论产生了怀疑。”
5
“2005年的时候,看到颜质灿写的有关慢性疼痛症状的分析文章,提到一个概念——神经支配失调定律。说我们所有的过敏啊、炎症啊、疼痛啊什么的,实际上是神经秩序出问题了。这句话就把我点醒了。神经不是被压迫了,不是软骨粘连了,不是关节移位压它了,而是神经本身脆弱,本身有炎症才产生的疼痛,出现的问题。我就想,能不能找到一个调节神经的方法,不让神经疼了。”
2008年的时候,又看到了一本《脊柱外科临床解剖学》的书,里面讲到腰腿部骨结筋膜综合征,是引起慢性腰腿疼的重要病因,我就想到了,这就不是神经的压迫,所以我就有了一些突破性的想法,就在临床上做试验,把腰椎间盘后页切开,看看通过释放这种压力,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试验成功了。
“压力高了,就会被静脉带走,压了低了,可以为动脉补充血液。所以说不可能出现局部压力升高,就像这个淋巴循环也不是独立的,因为它是全身循环的,那么它也可以平衡压力,体液也是全身循环的,不可能出现局部升高。”
“所以后来我就不再在腰脊部扎针了,我就往上扎,发现同样管事,这就说明我的推论是正确的。这让我第一次证实,神经支配失调是根本,不是我们的神经受压了,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疼痛,那只是影像学下的表面病因。”
6
“走上中医针灸这条路,也是在临床实践中产生的转变。”
当年有个患者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腰腿疼痛,逐渐加重,遂到济南某三甲医院就诊,经腰椎CT检查,诊断为L4/5、L5/S1椎间盘突出,L4/5相应平面椎管狭窄。先住院保守治疗,结果越治越痛。住院近2个月,牵引、针灸、封闭及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都无济于事,且越来越重,最后医院专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由于惧怕手术,就经人介绍到我当时工作的天桥二院咨询于我,看用微创方法能否治疗。
我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史及治疗经过,认为可以用微创治疗。于是患者便入院接受了微创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几乎消失,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谁知出院7日,患者忽然高热伴腰腿痛加重,又急入院,经查血沉增高,推测是椎间盘炎的问题。随之在C臂X线的引导下进行椎间盘穿刺,结果在椎间盘内抽出了脓性液体,证实为感染性椎间盘炎,于是先做椎间盘冲洗,局部用抗生素封闭,接着再静脉滴注大剂量的抗生素抗感染。
经过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腰腿疼痛也大大缓解。平躺、翻身没有问题,就是不能在床上跪起及下床,否则疼痛难忍。
患者好像看不到希望了,常问我:宫大夫,我下半生是否就在床上度过了?
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也非常着急。我已经查过关于椎间盘炎的相关资料、椎间盘炎的最终结果是相邻椎体的融合,这个过程非常漫长,需要3~5年的时间,想到这样的结果,我能不着急吗?
某日晚上,我坐在患者床旁与他闲聊,患者说:“宫大夫,我认为我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你看在床上翻身蹬腿都可以,就是不能跪起和下床走路,一定是还有某个地方有病没有找到,若找到了,肯定一治就好。”
我听毕感到好笑,心想“你不知道你的病有多厉害,我可知道" !
但为了安慰患者,我还是让他趴在床上,从腰骶一直查到颈部,一个棘突一个棘突地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他的腰骶部棘突均无压痛,包括有病变的L4、L5 棘突。向上查到胸椎棘突时反而有几处压痛非常明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我用手按住压痛最明显的一个棘突,然后让患者试着在床上跪起,奇迹出现了,患者竟然毫不费力地跪起了。患者兴奋地说:“宫大夫,你找到我的病根了。”
是的,我终于找到他的病根了!
我当时高兴极了,我告诉患者明日上午给他治疗。
第二日给他在压痛明显的胸椎棘突旁行银质针治疗,一次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我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经过连续几次治疗,患者竟然可以下床走路了。又经过近半月的治疗,患者感觉没问题了,便要求出院回家休养。
“现在想来,此患者的治疗不仅结局圆满,对我的启发更是深远的。”
7
这样看来,神经由以前是被动受害者变为了主动者,对这些病的治疗也就转向了对神经功能的调整,由此而设计的治疗就是神经调衡治疗,这就是理念决定技术。由此,诞生了神经功能调衡理论,并由此诞生了后来广受患者和专家好评的宫氏脑针。
在后来的大量临床实践中,宫长祥不断的探索与证实着神经功能调衡理论,并按此理论指导临床医疗,治愈了不少以疼痛为主的疑难顽症,验证了神经调衡理论。
宫氏脑针理论从疼痛出发,以神经功能调整为核心,寻找病症最根本原因,逐步形成宫氏脑针的理念与精神,逐渐成为国内独创的一种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安全高、风险低、愈后良的治疗方法。
宫氏脑针在治疗脑瘫、偏瘫、截瘫、婴儿瘫及大脑炎后遗症这“五瘫”及疼痛和部分内科疑难病方面疗效突出。
2016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周立群教授概括宫氏理论与技术特点,认为脑针理论主要来自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采用中医传统针刺的方法,施术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颅部,所治疗的疾病多与脑及神经系统有关,因而命名该疗法为“脑针”,“宫氏脑针疗法”由此定名。
2017年2月8日,“宫氏脑针疗法”列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函件正式以“宫氏脑针疗法”的名称定名。这一认证,意味着“宫氏脑针疗法”有了合法资格,可以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开展,揭开了脑针发展的新篇章。
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脑针治疗脑瘫”课题组,采用前后对照方法、观察37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以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等3项作为观测指标,采用宫氏脑针疗法,每日1次,10次1疗程,疗程间隔3~5日,治疗2疗程后统计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宫氏脑针可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脱落病例、部分患者取得极显著疗效,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
2017年3月1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脑针治疗脑瘫”课题通过专家组鉴定。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赵百孝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荣培晶教授、北京大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王生教授、康复领域龙头院校南京医科大学王红星教授等权威专家组成鉴定组参加评审,给予宫氏脑针疗法高度评价,认为脑针疗法解决了过去众多脑瘫患者求医无门或疗效欠佳的困境,该疗法安全有效,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推广前景。
2017年下半年,宫氏脑针更确立了与公立医院特色科室合作的发展战略,先后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甘肃省中医院、乌拉特中医院、固阳县中医院等众多医院签订了脑针特色科室战略合作协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8
2016年8月26日,石学敏院土观摩该法后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明确指出该法“解决了其他治疗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奇迹”“推广下去会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并以“支持科学,不支持人情世故”的姿态大力支持该疗法发展,拟在人力资源、资料与数据整理等方面支持官氏技术成果转化,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专家们表示,随着该疗法的推广,必将为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传十十传百,在针对小儿脑瘫、成年人、老年脑梗脑瘫、颈腰椎等疾病方面产生了卓越疗效后,宫氏脑针好评如潮,名扬四海。
全国各地学员纷至沓来,学员中有博士生导师、博士后、院士、硕土和在校学生,有三甲医院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科主任和技术骨干,有民营医院院长、副院长,还有不少基层诊所医生等。
目前,脑针疗法以其安全性、实效性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1万名学习及临床应用者,社会受益者已达30万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9
目前,宫氏脑针疗法已经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医科大学统编本科教材(针刀刀法手法学)。在这本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长青教授任主编和国内最高权威专家参与编写的中医药类大学本科教材中,对宫氏脑针疗法给予“在治疗脑瘫、偏瘫、截瘫、小儿脑性瘫痪、婴儿瘫等五瘫,以及疼痛和部分内科疑难病方面有突出疗效”的高度评价。
宫氏脑针疗法不仅是公立医院、基层诊所医生治疗大病、疑难病必学的医疗技术。而且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必修课程。
10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据宫长祥回忆,宫氏脑针在对于急救方面的显效,简直是不胜枚举。
有个非常有名气的呼吸科专家(隐去名字),退休后被聘为深圳某区人民医院的呼吸科主任,他认为中医脑针只能救救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018年,有一个重症哮喘患者,在湖南各大医院宣布不治,来到这里做手术,他就决定用自己引以为豪的手术治疗哮喘——支气管瓣膜移植和支气管热成型手术,就是用射频插入支气管里加温消炎。
结果第二天,手术失败了,患者眼看着就休克了!
在没办法的时候,护士长就给C院长打了电话,说院长你不是学习了中医的宫氏脑针吗?过来救救急吧。
C院长当时也来不及多想,就喊着张博士一起,架起患者,就在脑后扎针,患者当场转危为安。
但是,那个呼吸科专家还是认为自己可能是瓣膜移植的时候搞错了。他不甘心失败,还是认为手术的方法是对的,就想着给患者的瓣膜再移一次。第三天就又给患者做了第二次手术,结果,患者又不行了,不得不再次喊脑针来救急。
太悬了!
幸亏C院长就在医院,而且学过脑针针灸术,要不然患者可能一小时也熬不过去。
扎了半个月,患者就能自己下床走动,走到治疗室扎针去了,从此不在重症监护室了。
患者在医院花费了13万,结果让脑针给治了。
这就是在战场上,中西医的现场对决!
“脑针,为中医出了一口气!”宫长祥先生欣慰的说
如果全国各地医院的急诊室、重症抢救室、ICU病房,都能派员学习一下中医针灸技术,在临床上能救活多少患者啊?
生命远大于一切!
最起码,有些患者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是没有时间等待你推进急救病房,甚至没有时间等待专家大夫和医疗仪器在短时间内全部到位的!
当金钱利益和百姓生命
摆在一起的时候,
我期望,
天下所有医者,
都能选择后者!
向宫长祥先生致敬!
济南宫长祥老师联系方式——电话:15563362170